余本付
香港米埔行(二)
绿色使者专业号 | 2011-2-24
 

    今天是2月23日,早餐后,根据日程安排,上午进行室内讨论。文贤继先生结合米埔湿地保护区建设案例,全面系统介绍了湿地管理的原理、技术和方法。通过文先生的详细讲解,不仅对湿地建设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对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的历史和重要作用也有了全面认识。

米埔位于香港的西北部, 广东內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的对岸。米埔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当时人们在新田村定居,并把沼泽填平改建为养鱼塘。上世纪二十年代,居民在当地开始种植红米的咸淡水稻,所以叫米埔。以往,米埔并没有获任何形式的保护,直至1976年,才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1984年,自然基金开始接手管理米埔保护区,推行环境教育及保护工作。米埔保护区总面积为38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

米埔自然保护区是在渔民养殖的基围虾的24个基围上建立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基围虾养殖盛行,养鱼户在大片的红树林范围内兴建土堤,开辟用以养虾的潮间带基围。每个基围面积约10公顷。在香港“堤”和“基”发音相似,所以“基围”实际上是“堤围”,“基围虾”实际上是“堤围虾”。

米埔湿地保护区素以雀鸟天堂而闻名。在米埔可找到香港72%的雀鸟品种,米埔鸟类已经记录的就有380种,其中12种为世界濒危品种。在冬季,多达68000只水鸟在这里越冬,其中,约有300只黑脸琵鹭,占全球总数的20%。春秋两季约20000至30000只涉禽到访米埔及后海湾(深圳湾)内湾一带的湿地。

午餐后,稍作休息,李桂婵女士就米埔湿地的环境研究和监测给大家进行了介绍。之后张嘉颖小姐带领培训班的人员实地考察了米埔湿地保护区的生境和基础设施。考察后大家感触颇深,啧啧称赞。
 
IMG_0028y
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图
 
IMG_0066y
张嘉颖小姐向大家介绍米埔保护区有关情况
 
IMG_0170y
培训班人员在米埔博物前集体留影
 
136022
阅读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